台灣的房地產價格自2005年以來開始上漲,台北市的房價也一直呈現上升格局,即使在2009年初全球金融海嘯最嚴峻的時期,台北市房價依然堅挺不搖。在房價漲幅大於所得增幅下,房價所得比迭創新高,國民購屋負擔愈來愈重,台北市高昂的房價引起全國關注,促使政府陸續推出豪宅稅、奢侈稅與實價登錄等政策,一時之間,似乎看不到抑制房價的效果,台北市市區內住宅的每坪單價仍動輒在100萬元以上;不過,隨著整體景氣大幅走緩,結合政策效應擴散,國內房地產市場可能真的要進入轉折期了。
在一般情況下,住宅就像一般的商品,價格由市場供需決定;但住宅除了消費的目的,也是社會政策的一環,更有投資及投機的功能,使得影響住宅價格的因素,除了供給與需求的變化,政策面對投資與投機的影響也很重要,豪宅稅、奢侈稅等都是為了抑制投機,連同貨幣政策的運用,其效應正與經濟不景氣共伴而至。
首先,房地產需求不只與房價高低連動,更與經濟景氣的好壞息息相關,因為景氣好的時候,人民會有較多的收入,購買不動產的能力也增加;更重要的是,當經濟景氣走強,民眾對經濟前景的信心也會升高,就會有更多意願投資不動產。但今年以來,台灣的總體經濟表現可說是每下愈況,年初時,儘管當時經濟情勢混沌不明,各方仍預期今年經濟成長率可超越4%;但隨著出口連4月衰退,加以外銷訂單迄今未能恢復成長,使得主要研究機構對今年經濟表現日趨保守,甚至悲觀,原本主計總處估計的全年3.03%經濟成長率已岌岌可危,中央研究院經濟所最新預測更一舉下修至1.94%,經濟前景之險之惡,震驚各方,也促使府院再推振興經濟新方案。在國人看壞經濟情勢下,今年的房地產市場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。
其次,雖然豪宅稅與奢侈稅的直接打房效果不若預期明顯,但中央銀行抑制房價的政策行動從未間斷,而且效果日強。5月初,央行針對高總價住宅(總價在6,000萬元以上的住宅)及第2棟住宅設定貸款上限六成的限制,並規範利率水準。此種嚴格的選擇性信用管制,讓有意購買高房價的買方須拿出更多的錢,而不能再大舉運用貸款買房,對高房價市場衝擊極大。根據報導,第2季6,000萬元以上高總價住宅的成交量比第1季銳減37%,3,000萬元以上住宅的交易量也萎縮逾三成,顯示央行在限制房貸資金上收到實效。
第三,由於不動產實價登錄制度將於8月1日上路,此舉將使得擁屋者的不動產財產曝光,並促使擁有多棟住宅的多屋族群想要加速脫手持屋。因此,今年以來,雖然豪宅的買氣縮手,但豪宅的賣方卻大量增加,其中總價在6,000萬元以上的賣方激增35%,總價在3,000萬元以上的賣方更增加近四成。在賣方大增、買方卻借貸受限的情況下,可預期國內房市成交量將大幅萎縮,接著就會出現價格下跌之勢。
由於豪宅有指標效應,會帶動周邊地區房價,而過高的房價會引發社會的不滿情緒,因為大多數人都想擁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;另方面,由於國內的財富分配比所得分配更不平均,房價上升則會造成財富分配的惡化;再說,房價過高也會造成貸款過高,提高放款風險,對金融體系的穩定也會產生威脅。因此,政府的抑制高房價政策有其必要,但須關注及預防房地產市場進入轉折期時可能出現的大幅波動現象,包括房價急跌時個別高負債業者的經營狀況、對金融體系的衝擊等;相對的,對於一些有意購屋自住的家庭而言,此時可以多聽多找,或能覓得良宅,政府則不要讓嚴打炒房的政策干擾到自住購屋者的貸款能量。
新聞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