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打造台味自由經濟示範區 |
2012-02-17
|
|
|
政府「黃金十年」提出,面對世界貿易自由化,台灣要持續推動參與各項國際間區域整合,作為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,積極尋求加入泛太平洋夥伴協議(TPP)更被視為達成目標的重點項目。然而,由於TPP相較一般自由貿易協定,不僅涉及國家多,自由化層面廣泛,且複雜程度也高,台灣要加入如此高標準的多邊協定,無疑地將面臨相當程度的挑戰。
一方面,對外要加強法規與限制的鬆綁,以符合國際要求;另一方面,對內又要兼顧國內產業發展狀況。因此,透過「自由經濟示範區」來做為加入TPP的先期規畫,不僅讓政府與民間有機會更加了解TPP可能帶來的影響,也可預先對台灣可能面臨衝擊加以應對,算得上是一舉兩得的做法。
回顧台灣過去發展歷程,為了因應不同時代的經濟情勢,曾經提出多種「特別區」規畫,例如:1960年代因應當時外匯短缺及鼓勵出口而設置的加工出口區,1970年代為加速台灣產業轉型,運用群聚效果作為槓桿而設置的科學園區,以及近年提出要善用台灣區位優勢發展亞太營運中心,而設置的自由貿易港區等,這些規畫都反映出不同時期台灣經濟發展的需求,也提供了當時成長動能。因此,自由經濟示範區能夠為台灣經濟發展可能帶來效益,也就更為各方所期待。然而,這些規畫與過去已推行的各類特區差異為何?如何融入新元素使之更符合當前所需?實為政府必須先予思考的問題。
目前看來,自由經濟示範區初步規劃以高雄為設置地點,參考各國設立經濟特區經驗作為規劃方向,主要內容除了相關基礎建設外,尚延續租稅優惠以及費用減免等方式,作為吸引國際投資手段。但在台灣以往推行特別區計畫中,不論是加工出口區、科學園區、亦或是自由貿易港區,多曾在高雄做過相關規劃與建設,自由經濟示範區仍選擇高雄當作設置地區,除了顯示當地具備經濟自由化所需要件外,也凸顯出先前的各類特區設置,似乎尚未完全發揮出高雄在地特色與發展能量。因此,在討論具體施行內容時,除了經貿開放角度外,也必須檢視其他類似計畫執行成效,將過去已投入高雄的資源,不論是基礎建設或是各種減免措施,利用此一機會加以整合。
再者,世界各國吸引國際資金進駐方式大多雷同,像是稅賦減免、土地優惠、勞動力及資金協助取得等,相較於要素成本更低的國家,究竟哪些是專屬於台灣或高雄的優勢,是ECFA效應?優越地理區位?抑或富有彈性及生產力的中小企業群聚?如果能將這些特色列為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的重要考量,在世界各國的經濟特區中凸顯出台灣獨有特色,不僅可避免各特區重覆建設造成資源浪費,也能讓各特區的既存優勢得到加成發揮的效果,達到一舉數得功效。
最後,作為台灣參與國際經濟整合的重要前置工作,自由經濟示範區設立目的,是加入TPP進而帶動參與國際經濟整合,當前台灣對於經貿自由化可能帶來的衝擊,不論是產業界或是民眾,仍存在許多不同的聲音。
因此,對其可能效益評估當不只關稅減讓,還必須配合經濟與產業趨勢、技術提升、產業關聯效果,以及可能受到影響產業的協助等多面向考量,對跨產業間之就業、產值,技術水準及競爭力等影響加以綜合評估,如此,方能讓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設置,能為台灣再次經濟起飛,作出實質的貢獻。
新聞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 |
|
|
|
|
|
台灣永續關懷協會│亞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|
|
新北市板橋區漢生東路315號5樓 (02)2951-7387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