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成功新市鎮,具備三要素 |
2006-08-14
|
|
|
成功的新市鎮有三個要素少不了,分別為便利的交通、產業進駐以及完善的公共設施。
新市鎮具有通盤計畫和建設的理想藍圖,但是如果新市鎮的概念只是一個「理想」,而沒有具體的建設,那麼購屋者很可能只買到一個處於荒涼地的建築。
淡海新市鎮近來多次對外標售土地,但成績卻不甚理想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通建設未臻完全,開發遲緩,欠缺生活機能,早期進駐的居民未蒙其利、先受其害。
房地產業者表示,建設先於人口,是決定新市鎮開發成功與否的基礎,公共運輸工具可以到達的地方,才能形成居住的聚落,也才有供人居住的環境條件。因此,在交通建設啟動之前,貿然搶進新市鎮,風險不小,反之,已有大眾運輸系統及便捷交通網絡的新市鎮,未來發展的機會很大。
中興新村是國內新市鎮開發最早成功的案例,但政治推動的新市鎮也有失敗的例子,林口新市鎮、台中港新市鎮和高雄大坪頂新市鎮等,開發時程嚴重落後,經建會日前甚至評為失敗、決議縮小開發規模,不少早期投入的開發商,砸下大筆資金套牢多年,大片土地更是呈現荒廢。
政府規畫、民間開發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,則是成功開發案例,還成為全台指標的豪宅區段,信義計畫區的開發迄今歷時二十年,開發進度約八成,成功的關鍵在於捷運開通、商業進駐以及公共建設完善。
信義房屋協理張欣民表示,新市鎮開發源自英國,原是因應城市發展、紓解城市人口的手段,以香港為例,從一九七三年來,香港開發了九個新市鎮,容納兩百五十萬新增人口。
從新市鎮的主要概念「區內自給自足」來看,成功開發的新市鎮就必須要具備「交通」「產業」「公共建設」鐵三角元素,也只有三者齊備才能達到自給自足。
新市鎮應該在開發之初,就有交通建設的工程,以提供外部人口移入的管道,為達到自給自足,區內必須引進民眾食衣住行育樂的產業,也就是區內採買、就學、就業等基本要件,相關公共設施如市場、機關學校、公園等也要到位,才能吸引新住民。
以國內五個主要新市鎮的發展來看,張欣民表示,林口新市鎮為當中最成熟、最有機會成功的。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,林口台地上除早期有南亞林口廠、長庚醫院進駐外,後來林口工一、工二、工三、工四工業區及華亞科技園區已陸續成形,可吸引工作人口進駐,加上近幾年來建商齊聚開發區內土地,已經顯現林口新市鎮的樣貌,未來機場捷運線若完工,其開發進程還會加速。
新聞資料來源:聯合報
|
|
|
|
|
|
台灣永續關懷協會│亞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|
|
新北市板橋區漢生東路315號5樓 (02)2951-7387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