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  
   
    | 
	
	     | 
  
  
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| 
  
  
     
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|  
           席勒:台灣房市 像2006年前的美國 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   
			| 
				2017-07-14			
			 | 
		 
		
			| 
			
			 | 
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二○一三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(Robert Shiller)昨天指出,台灣現在的房市就像美國二○○六年之前一樣,沒有基本面支撐。當時美國房價飆到高點後崩盤,但營建成本、人口變動、利率等決定房價的基本因素其實都沒有太大變化,因此一定還有心理學等其他因素。 
 
席勒昨天在「二○一七大師智庫論壇」發表專題演說,題目為「投機性資產價格」。論壇由經濟日報、華南金控、安達人壽共同主辦,中華經濟研究院協辦。 
 
應邀致詞的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表示,「敘事經濟學」(Narrative Economics)是席勒重要的貢獻。鄭貞茂說,他在外資券商做過分析師,根據他的經驗,很多人看券商出具的研究報告,喜歡看股票的目標價。但事實上,對於專業投資人而言,根本不看目標價,而是看公司的題材面,以及關注公司有無願景,這就要倚賴「敘事表達」的能力。 
 
席勒指出,不論是股市或房市價格,波動都很大。以一九二九年的美國股市及二○○六年的房市來看,價格都先飆漲後再崩跌,這樣的波動完全沒有必要。效率市場理論很有參考價值,但無法完全解釋金融市場的波動,還必須參考心理學、社會學、甚至腦神經科學等其他方法。 
 
席勒指出,台灣房價高,台北房價更是居高不下。父母要替子女置產時,可能會認為台灣房價高,因此到美國去買房。但美國房價也偏高,理論上不應買房,但依據他編定的指數,美國房價仍會再上揚。 
 
席勒指出,一九三六年就有經濟學家將金融市場比喻成選美,當時舉行世界小姐選美,報章登出一百張美女臉孔,要讀者預測誰當選。但如果要猜中,不能選自己認為最美的臉,而是要選出大多數人認為最美的臉。席勒認為,金融資產的價格也是如此。 
 
新聞資料來源:聯合報 
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 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 
	  
		
	 
	 | 
	        
	  | 
  
   
    
	  	
    
      
  | 
    
   
       | 
      台灣永續關懷協會│亞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| 
    
   
       | 
      新北市板橋區漢生東路315號5樓  (02)2951-7387 | 
        
 
	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