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  
   
    | 
	
	     | 
  
  
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| 
  
  
     
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|  
           香港房價飆漲的痛 20萬無殼族 住人均1.36坪房 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   
			| 
				2017-06-26			
			 | 
		 
		
			| 
			
			 | 
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 
  | 
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土地運用與房屋供應,長久來都是香港城市發展的重要議題;房地產撐起香港金融榮景。然而居高不下的房價也造成貧富差距擴大,不少人被迫蝸居「劏(音同湯)房」(香港出租房的一種),也成社會問題。 
 
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研究及倡議主任何俊傑指出,房價愈來愈高,愈來愈多家庭想住公屋,但公屋數不足,至去年底有超過廿八萬戶在排隊,平均等候時間是四點七年。 
 
住不到公屋的家庭只好租屋,但收入追不上房價,也追不上租金。沒公屋支援的基層市民,只好租住分間樓宇(劏房)。據調查,約廿萬人住在劏房中,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只有四點五平方米(約一點三六坪),「愈住愈貴,愈住愈小,愈住愈差」。 
 
香港房價回歸前曾大漲一波,達到歷史新高,隨後因亞洲金融海嘯腰斬再腰斬。○二年起,香港房價趨穩向上;○三年SARS結束後,更是一路上漲,從此不復返。 
 
瑞士銀行前董事總經理、前開發工銀總經理曹為實指出,開放大陸移民後,廿年來香港人口增加百分之十四,需求高讓房價跌不下來。大陸有錢人去香港置產炒房也是高房價因素。香港房價之高難以想像,前巴克萊銀行董事總經理楊應超舉例,香港半山地區隨便一戶四○坪左右的舊房子,都比帝寶貴,一、兩億台幣很正常。 
 
房價高,物價自然也高,房租漲,店鋪會常常換。去很貴的餐廳和很便宜的餐廳,端上來的菜都一樣,「吃飯是在付餐廳租金,不是付菜錢」。 
 
新聞資料來源:聯合報 
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            | 
         
       
	  
		
	 
	 | 
	        
	  | 
  
   
    
	  	
    
      
  | 
    
   
       | 
      台灣永續關懷協會│亞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| 
    
   
       | 
      新北市板橋區漢生東路315號5樓  (02)2951-7387 | 
        
 
	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