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百年前土地契約 田中展古文書 |
2015-12-03
|
|
|
一百年多前的土地所有權狀長什麼樣?田中鎮公所及田中地政事務所為紀念高鐵彰化站通車,目前於田中文化藝廊舉辦「雋永地政、迴響田中-古文書檔案展」,展出田中鎮自清朝先民移墾以來,各種地契、官方契尾、丈單、分家契約以及地政資料等,其中還特別向田中鎮在地家族商借了二十一件古文書參展,讓此次的展覽更有看頭。
在地家族提供21件參展
這次展覽重點中,是由田中鎮在地家族提供二十一件古文書,年代從清乾隆十八年(一七五三年)至清光緒四年(一八七八年)時期,所簽訂的土地相關買賣、租典、胎借、鬮分等民間私人契約,以及契尾、丈單等官方文書。
為了讓民眾了解時代背景,展方也在珍藏的契約古物旁,附上現代化的地契證明單一表,讓民眾得以兩相對照,也刻劃出地政業務發展歷程的巨大演進。另外,地政機關也將戰後各時期的田中地區的地政資料整理展出,讓民眾可以得知時代的變化。 以清朝時期台灣土地買賣古文書來說,買賣雙方必須有契頭及契尾,才能完成契約行為,而契頭就是現今所謂的「契約書本文」,契尾即是官方政府在買賣雙方契約上蓋上關防,用以證明契稅的證書,以往須將已繳契稅證明黏貼於契字末端,蓋上關防印信,以證明獲官方承認,屬合法且有效契約。
清代丈單 對比今日土地權狀
另外,早期台灣屬於移民社會,對於土地的丈量以及統計並不完備,更使政府稅收減少,直到清光緒年間劉銘傳來台擔任巡撫後,展開大規模的土地丈量,並製作「丈單」為基準,即為現今所稱的「土地所有權狀」,而在會場上,也展出田中地區的清代「丈單」原本。除此之外,會場還展出西班牙國王(卡洛斯四世)的人頭像貨幣,稱為佛頭銀,這也是十七到十九世紀,台灣最重要的流通貨幣。
田中地政所表示,古時契約就是代表一切,人們可是會為此動干戈,而隨著時代演進,現在的契約證明只要薄薄一張,甚至電腦查一下,就知道所有人的姓名、資料,比以前方便許多。
新聞資料來源:自由時報 |
|
|
|
|
|
台灣永續關懷協會│亞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|
|
新北市板橋區漢生東路315號5樓 (02)2951-7387 |
|